冬至养生的重点是什么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
1、养肾为先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4、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如何养肾?
1、首先,在冬季养肾要找准时机,冬至日是农历冬季气候转折的界限,此后阴气开始消退,冬季开始展现活泼的生机。如果在此时进补,人体能够摄入的养分利用率会比较高,而营养也能充分发挥作用,是体质虚弱的人补养肾脏的最佳时期。
2、冬季阴冷,养肾需要多吃壮阳温肾、热量高的食物。很多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益肾的功效,而有些肉类也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体质虚弱的人在冬季可以适量食补,以达到滋养益补的作用。
3、冬天天气比较冷,防寒能够更好的保养肾气,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早睡晚起能够使人阳气得以保持,身心也能得到适度的调理。但要注意切忌紧闭门窗,室温不宜过高或者过低,有条件的还是要适当到户外进行运动,提高免疫力。
冬季吃什么养肾?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在冬季吃养肾的蔬菜也能有温阳补肾的功效。大葱、韭菜、洋葱和豆类都是养肾的蔬菜,除了含有大量维生素外,还能补肾壮阳、提高精力,营养价值非常高。而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也有清肺益气、养肾强身的作用。
冬季适合滋补,羊肉、驴肉、鹌鹑等不止味道鲜美,还能温补强身。这些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丰富,而肉类中海含有微量性激素,和氨基酸,有滋补肝肾、强健腰膝、改善软弱无力等作用。
很多人会选择在冬天食用药材进补,山药、白果和莲子等有健脾、补肺、益肾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的人食用,而这些食物搭配补肾的重要则效果会更明显。
夏伤心,冬伤肾,《黄帝内经》告诉你冬天养肾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那么冬天如何养肾?
冬季寒冷,起床时间、外出活动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早卧早睡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肾精的积蓄。冬季属闭藏之季,运动时不宜出汗太过,以免损伤阳气,伤害肾精。
冬季去寒就温、护卫阳气非常重要,除使用室内取暖设施之外,年老体弱者应特别注意背部与双脚的保暖。另外,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户外活动时不能衣着过于单薄,更不宜在户外逗留过久,以免寒邪损伤阳气、伤害肾脏。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闭藏,饮食宜温热,应以藏热量为主。所以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狗肉、蛋类、核桃、栗子以及桂圆、红枣等甘温之品。
咽唾养生 是中医传统的肾虚经络养生法,简而易行,长期坚持,可使肾精充沛、气足神旺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舐腭咽唾法:轻轻闭住口唇,用舌头舐上腭,转圈舐20~40下,口中即有唾液分泌,然后慢慢咽下。
冬季肾脏当令,肾气偏旺,而肾属水、味咸,心属火、味苦,肾强则易于伤心,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还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
冬季寒冷,植物枯萎,河道结冰,动物冬眠,万物封藏,《黄帝内经》记载:“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冬季封藏的特点与肾藏精的生理功能相呼应,冬季养肾顺应了自然界的收藏之势,另外,肾的阴阳属性为“阴中之阴”,古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冬季 养生 重在养肾。
中医学中所说的肾,是不同于现代医学解剖上的肾,中医藏象学说中,肾藏精,既藏先天之精,也藏后天之精,具有主管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精的盛衰与人类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关系密切,所以,养肾固精不仅能够健骨固齿,生发乌发,还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1、早睡晚起
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后,睡眠要尽量遵循早睡晚起的规律,等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冬季适量地增加睡眠时间就是养阴,保养人体阳气,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也可促进体力的恢复。
2、适当运动
寒冷的冬季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肌腠开启,大量出汗,使阳气大量丢失,冬季要动静结合,但不要激烈运动,可以选择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瑜伽、跳舞等适宜强度的运动为宜。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半个小时以后再晨练或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及热身,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雾霾天气、雨雪中锻炼。
3、根据体质,适当进补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冬季阳气开始生发,生机萌发 ,这个时候进补,补益效果容易积蓄而发挥最佳效能,所以民间有“冬季进补,来春打虎”的 养生 谚语, 合理进补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 ,又能使来年少生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 养生 目的。冬季进补有很多方式,像固元膏,阿胶配上一些辅料,核桃仁,黑芝麻,红枣等等熬制而成,具有益气养血之功,还可以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调配膏方。还有在冬至当天进补,提前配制好的温补药物放入清理好的鸡内,小火慢炖,煲汤,民间称之为:“鸡药”。
冬季进补除了温补气血外,也是补肾的大好时机,肾虚症有阴虚、阳虚之分,对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称之为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
肾阴虚者,常见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躁,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枸杞子、熟地黄、女贞子等进行滋补 ,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等温阳药补之 ,也可以选择中成药桂附地黄丸,建议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
4、饮食减咸增苦,补肾养脾胃,多吃根菜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日常饮食吃对了,常常有润物细如生的效果。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此时肾气当令,饮食宜减咸增苦, 从中医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如果咸味吃多了,就会使原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要减少盐分的摄入 ,同时也要食用一些味道偏苦的食物,比如芹菜、莴笋、生菜、 苦菊等以养心气助心阳。
入冬之后,可以多吃些补肾的食物, 如枸杞、板栗、黑芝麻、核桃仁 等等。
对于冬季非常怕冷,肾阳不足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 像韭菜、羊肉,结合上面的一些温阳的药物,选择一些药食同源的药材,做成药膳 ,如枸杞羊肉苁蓉汤,鹿茸山药排骨汤等。
寒冷的冬季,为了御寒,容易食用过多的肉类,常会伤及脾胃,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 在冬季应注意适时添加健脾消滞、促进消化的食品 ,如陈皮、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
另外,冬天多吃根茎类的食物,民间有句老话: “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根菜是以肉质根为食用部分的蔬菜,包括萝卜、山药、红薯等等,萝卜有着冬季小人参之称,健脾胃、补中气,山药益气补肾健脾。红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通便。植物根茎封藏于地下,顺应冬季的季节特点,并且营养丰富,冬季是根类菜大量上市的时候,价廉物美,所以冬季应该多吃这些“大块头”。
5、补肾别忘养脚
睡前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 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 。泡脚不但可以养肾,也能通经络,是一举多得的措施。睡前泡脚也是比较好的习惯,在泡脚的同时, 可加上一些温中散寒,养肾强筋骨的药物,像艾叶、干姜,杜仲、川断等药材 。泡完脚可以再进行几分钟的脚部按摩,可以 多按揉太溪穴、涌泉穴,太溪穴称之为补肾要穴 ,临床治疗肾虚疾病的常用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的凹陷处,足底第2、3脚趾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2/3交点,常按揉涌泉穴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的作用。
如果您也想在冬季养好肾,就赶快行动起来吧,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冬季做好封藏,养好肾精!觉得文章能帮助到你的话,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
评论列表(3条)
我是05号的签约作者“盗梦者”
本文概览:冬至养生的重点是什么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1、养肾为先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
文章不错《冬至养生这几个方面重点调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