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萝卜的生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萝卜的生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萝卜种子,了解萝卜种子变成萝卜的生长过程。

2、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萝卜。

3、关注植物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萝卜。

活动准备

1、萝卜生长过程。

2、萝卜种子若干、松软的泥土、废旧的`杯子、罐子人手一个、大萝卜,

3、幼儿的小动物标签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萝卜的种子以及大萝卜,激发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萝卜种子。

师:小朋友的桌面上有什么,你们见过吗?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出示大萝卜。

师:这又是什么?他是什么样的啊?你们知道吗,这些白白的大大的萝卜就是这些小黑种子长大变成的了。

二、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并学习种植萝卜。

1、出示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仔细看看萝卜是怎样长大的。萝卜生长在哪里?种下去的种子过一段时间会怎样?(发芽期、幼苗期、肉质根生长期)小朋友们多吃饭吸收营养才能长大,那我们的萝卜吃什么呢?(萝卜的生长环境、种植季节、成熟时间)

(小结:秋季、夏季种植最适宜,两至三各月成熟,水分、阳光充足有助于萝卜的生长)

2、学习种萝卜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种萝卜?

(1)种植需要的材料

师:那种萝卜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幼儿讨论)

(2)教授种植方法。

师:看看老师是怎样种的。(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老师的种植方法:用手将萝卜的种子按到土里,再浇点水。)

3、幼儿尝试种植。

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又困难的幼儿。

三、引导幼儿在接下来的日子,观察管理自己种的萝卜。

师:萝卜种好了,接下来我们可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萝卜,让它赶快长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由于准备充分,萝卜种子、萝卜生长过程的盆栽、萝卜等实物以及的出示,不断地吸引幼儿,(屈老师)加上教师的引导,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了解了萝卜生长的一系列过程。同时也增强了他们想要种植萝卜的欲望,所以在种植环节,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之后,小朋友将种植好的萝卜带回家自行管理。我觉得本节活动还可以做个延伸,如:教师设计萝卜种植观察记录表,请家长帮助幼儿一起管理并记录萝卜生长的过程,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同时也增强管理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设计

兴文县九丝城镇德胜小学 田成英

一、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本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叙述植物在秋冬季各方面的变化。植物在秋冬季有哪些变化呢?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一些植物在秋冬季又开始生长、开花;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对学生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除此之外呢?植物的其他变化必须要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做好记录,才能看出来。植物的变化归根到底就是生命体的特征体现。因此,观察植物的变化,也就是体会生命体变化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他们对这个词比较有神秘感,他们那天真、可爱的性格加上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采用观察法,挖掘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原来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子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的变化记录表。

四、教学重难点

1、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2、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五、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植物在春天有些什么变化?到了秋天又有些什么变化?(课前自己收集资料,学生汇报。)

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在这个秋天里,校园里的植物又

3 变化?(揭示课题)

(二)、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 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一年生的植物会枯死,落叶树的叶会渐渐变黄、变红并掉下来,有些常绿树几乎不变,而一些植物在秋季会开化,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2、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学生讨论并汇报)(1)量一量: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一看: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落下。 (4)瞧一瞧:狗尾草会不会枯死。 (5)找一找:树叶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讨论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植物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做好记录,才能看出来,观察植物的变化,也就是体会生命体变化的特征。

(三)、校园观察 学生到校园中观察。 分组安排:4人一组

观察安排:学生观察教师指定的树。 观察内容

测量结果 测量一条树枝上最大叶的长度和宽度。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教学准备:

 各种食用马铃薯的 , 没发芽的马铃薯和发了芽的马铃薯实物, 马铃薯生长。

 教学过程:

 一、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些是什么?你们都吃过吗?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马铃薯",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土豆"。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 出示发芽和没发芽的马铃薯实物请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请看老师手中两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结出新的马铃薯呢?

 2、看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师: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想象。

 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了。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芽朝哪里长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幼儿讨论,给出正确的答案: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师:什么时候长叶子?露出地面就会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讨论

 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看看宝宝长在哪的?长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宝宝在长,地面什么在长?开出漂亮的花了!

 师: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幼儿讨论

 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它的宝宝可真多啊!

 3、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这个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师: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师:教师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幼儿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别人能够理解的符号表示各种天气。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表格"天气排行榜",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准备:

 1.课件《天气排行榜》。

 2.白纸、彩笔、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讨论

 1.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录像中表示天气的标志。

 2.教师:气象预报里说到了哪些天气?还有哪些天气没有说到?

 请幼儿用标志把这些天气表示在黑板上。随后教师播放课件“天气的标志”作为一个总结。

 3.请幼儿讨论:我最喜欢的天气是什么?最讨厌的天气是什么?说说理由。

 二、设计天气排行榜

 1.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分发白纸和彩笔。

 2.教师:如果想知道你们小组里面最受欢迎的天气和最让人讨厌的天气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3.引导幼儿设计一个表格,统计在自己小组的情况,教师指导。

 三、交流讨论

 1.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自己小组设计的表格给大家看,并解释自己小组画的天气标志,并说一说自己的统计方法(比如,一个一个地询问,或者报一个天气,请喜欢的人举手等等)的统计情况报告给大家:本小组最受欢迎的天气1、2、3名和最不受人欢迎的天气。

 2.教师把四个小组的统计表格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评论哪个小组的表格好。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整个班级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天气计算出来。

 延伸活动

 1.与父母一起查阅资料,了解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海桃的头像
    海桃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05号的签约作者“海桃”

  • 海桃
    海桃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萝卜的生长》,...

  • 海桃
    用户102907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萝卜的生长》》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05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